本文于2017年录入/高2013级3班 陈俊良
专业介绍:
1、法学院在人大属于规模中等的学院,有自己的一栋教学楼明德法学楼。自习的地点可以选择图书馆、明德楼群、法学院阅览室。
2、关于日常学习:
(1)法学学科的下位分支较多,但本科期间要求必修的很少
(2)平时作业少;有作业的情况下,其频率:课堂展示>书面作业>写论文
(3)基本上没有月考和期中考试
(4)期末考试难度较低,平均分高、挂科率几乎为0(我所在的班级四年所有专业课考试里只有一人挂过)。
根据前面所述,期末考试是每学期唯一一次检测学习成果的方式。虽然各种段子都声称法学院学生到了期末会非常忙碌,但是由于学科本身的属性,注定大多数时间花在反复和背诵上,需要动脑思考的地方不多、思考的深度也不会要求很高;试卷题目没有客观标准答案,言之有理皆可。
3、关于方向选择:
人大法学院的民商法老师在领域内好评较多,或许是唯一一个真正的“全国第一”;除此之外的学科并没有与其他学校拉开明显差距。因此民商法应该是本校法学院最“热门”的专业,如果一个同学对民商法并无特别的兴趣,就可以在升学的选择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4、关于保研:
由于在人大法学院的学习比较轻松,大多数同学的GPA不会有太大差别,3.7以上为正常水平;因此,GPA对保研的影响特别小,科研加分则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保研意向积极的同学,学习成绩并不重要,唯一应做的是积极参加所有可获得科研加分的论文比赛并取得名次,否则就无法取得保研资格(当然,此举显得略为本末倒置,本人并不推荐)。
个人感想:
总的来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仍对外自称是全国第一法学院。时至今日,以一个毕业生的眼光来看,人大的老师至少担得起学界一流的评价,但人大的同学仍需努力。
关于学科概述。法学具有人文类学科的一大通病:它与真理相距甚远。证明自身也是一门科学,对法学而言并不轻松。对于选择法学专业的同学来说,不管对法曾抱有何种期待,在一步步的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失望;面对这种失望,可以决定接受并从事法律实务的工作,也可以觉得不够满意而选择继续研究。以我为例,对于大多数部门法,我的理解已经永远停留在名词解释、案例分析这样的答题层面上,不想再继续认识、了解它们,也就没有了研究的可能。所以,在大学四年间,确认自己对哪一部门法抱有最大的兴趣、最莫名其妙的兴奋程度是有必要的。
关于学年跨度。前两年比较普通,第三年下学期没有课程安排,因为有两件额外的事情可以做:司法考试和各个学校的保研夏令营。对于法学院学生来说,司法考试是理所当然要通过的,不应当对其感到焦虑;而保研夏令营,和前面说过的保研资格相对应,先有资格、后参加各校(包括本校)夏令营,两项都满足后就可以成功保研。
关于学习态度。不得不说,人大的学习氛围并不是特别好:一方面是因为科研加分使得GPA无关紧要,即使从功利角度出发也难以促使学生认真学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多数同学长期以全国第一法学院的学生自居,完全没有看清状况;最重要的,是因为法学考试难以挂人,就算整个学期不学无术,靠考前一晚通宵也能有话可说;另外考试时也总有作弊现象发生,给室友参考我的选择题答案是家常便饭,这也令人感到羞耻。
综上,虽然人大的法学教育质量无可挑剔,但有更大目标的同学完全可以早作打算、考虑四年后选择更好的学校。这一点落实到平常的学习中,就是做到正视GPA(不轻视也不过于高看),提前确定未来的研究专业,踏踏实实地看书、做题、提问、回答。
希望各位都能有充实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