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 大学生活之我见

本文于2013年录入/高2012级13班范新雨

或许,这样的题目和这样的篇幅,60%的概率便是催眠曲的起音。很正常,因为很多话都老掉牙了,抑或是些小儿科的道理,听来听去,没什么够醒人的新奇看法。我将要说的,兴许也是那么个套儿;但你若愿细细读完,笔者感激,同时你会感受到我所强调的不同,也许还能听到它在试图敲击你的心扉。

人生的美好价值,在与理智和快乐。快乐是生活的羽翼,是人生所终求的;而理智,是生活的舵盘,左右我们的选择。我们若奉行荒诞的,便会参演一出悲剧,这未免是个缺憾。故看破我们所面对的,然后秉着自己的认识合理迈出每一步,得到适合自己的结果,不轻易被外部因素左右(这和客观接受合理意见并不矛盾),以免走错了道,是我们必需的。大学即是——我们用理智对自己的不完全支配到完全支配(抑或从理智残缺到完全,但如此未免悲哀了点)的一个适应期;也是和人生任何阶段一样,一个不断认识新事物的过程;还是享受快乐最适宜的时光。

说到这里,实际上再陈述个人想法已经意义不大了,因为每个人的理性认识、判断都不一样,所以我的看法不一定对大家而言是理智的。孰是孰非,读者自详。

以为大学就是疯狂纵欲与倦怠,确实太过荒谬。因为说真实话,我们在其中感受到的,早已脱离了舒服的范畴,反而是痛苦与消耗;自己都这样了,却失去意识般不能控制自己,让自己就这么在里面沉浸着。这与什么都不做呆坐四年相比,还要浪费生命——因为不仅什么都没得到,反而赔了健康折了寿,还有才智、气度……而另一面,大学如果只是上课、自习,得到的只是第一、奖学金,那也不一定就有意思——因为这一系列事实背后的要求,直接看来是学校、老师的,是别人的要求,它不一定就是你本应拥有的。若果真如此,就这么乖乖让别人吆着,看起来再怎么光鲜,还是一种悲哀,只不过是多了解了些东西罢了。

一个人真正的快乐所在,或者说理智选择的方向,在于自己的价值。我分之为两种——一种源于认识到某事物而不满或兴奋了,其又对心灵有特别的纠缠,于是不断积淀,而涌起的一生的冲动;要把它改变或得到,不成就则不罢休的冲动;即我们所谓理想。一种源于事物的奇妙对我们的感动,即我们所谓爱好。

理想需要才略来实现,而才略需要辛劳去钻取——“我不是TonyStarke(《钢铁侠》主角)”——这是不必多言的,仅仅是行动问题。但理想不一定和专业挂钩。于是有了一个问题:才略哪儿来?

我的回答是:首先,学习只意味着获取知识,而并不涵盖什么形式。狭义上的学习,是通过与人交流而带动自己的思想,从而建立有理有据的推导,然后得到知识。但思想不一定要靠别人来带动,故学习不限于上课,也不限于蹭课、读书、讲座、交谈等,而可以自己动脑筋,让推理自动进行,自己去归纳道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猩猩是怎么学会用湿棍子钓白蚁的?牛顿是怎么与万有引力理论结缘的?)再扩大,只要最后的结论是以某对象为中心就行,不必推理过程也要以之为中心,故学习不限于对特定对象的研究,而可以类比、引用旁学。(仿兽类拳法是人家祖师爷通过观察人身的运动还是鸟兽的运动而懂得的?)再扩大,只要最后获得了知识即可,不一定要建立在推理的存在上,故学习不限于研究,也可以是平白无故的发现或来自一个幻觉、梦境。(苯环的结构是怎么发现的?)

其次,理想之所以是理想,就在于不可以罢休,故我们不应被安排给我们的给耽搁了。现实中的一些要求、需求要来冲突我们的进程,那让我们看个明白,什么东西有多重要,为什么,是否真如此;然后毫不犹豫地取之舍之,任外界喧嚣与干涉,镇定自若。不放弃,就不会拥有。而放弃了,不一定代表你不好;至少不拥有,一定代表你不会好。当然,我不是宣扬“独才专治”,毕竟语言学家不只是会堆词和拼语法,格斗家光懂动作不行,庭审上的律师玩的不只是法辩……我也不是怂恿大家让自己的事业压过一切,现实中的要求也应该基本上达成,毕竟过刚则折。你可以闲置自己的事业,只要你不老是闲置自己的事业。

跳跃一下,说说专业的选择与理想的关系的问题。如果我们对某个专业的概念十分强烈,像毕业生一样了解它,并明确那就是你理想的路途,那就选专业。否然,那就放弃对专业的幻想,以免被现实打击。你可以看学校,寻求一个充满着见识和风范的氛围,这对锤炼你的学识有好处;你也可以看一个比较自由的专业(自由还和学校制度有关),以免自己的理想被阻碍太严重。

而至于爱好,只要根据自己需要,自行安排时间去实现就行。我个人觉得,大元帅凯撒,尚有缺憾;而再加上诗匠凯撒、乐匠凯撒,才足够。

最后,最真挚的祝愿,致重庆南开中学的同学们:走出自己的精彩!

最后的最后,让我诵一遍我在南开最喜欢的一句话: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

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