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于2012年录入/扈豪
这一部分的话有些功利有些现实,下一部分要好一些吧。
刚开始听到这个活动的时候,觉得很好很有意义。高考之后填写志愿太重要了,其重要程度绝不亚于高考本身。而来到大学之后,如何面对大学生活也是一件难题、一件紧迫的事。回想起去年填写志愿以及初到大学的日子,如果有师兄师姐类似的指导,是会减少许多麻烦,获得许多收获的。所以我想,这次我和参与这个活动的许多同学都是抱着一颗奉献的心写下这些东西,真心希望大家能顺利走上适合自己属于自己的道路,希望能对学弟学妹们能有些许的帮助。
今天开始写这个东西,又突然觉得压力很大,毕竟自己才上大学一年,也还不懂什么,即使懂一些,也不过是一家之言,弄不好就误了大家的终生大事,所以诚惶诚恐,小心翼翼。下面的话,就仅仅当一些参考。
我是一个复读生,是你们2010级的师兄,我的同学都已经要大三了,我的父母也在大学任教,搞招生工作。就这些问题,我也与他们有过许多讨论,经过一些综合,我把我掌握的信息以及一些经验讲给大家。
先谈谈填写志愿吧。
首先,我把它提到第一点,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务必的务必的务必要弄清楚平行志愿的游戏规则,什么调配、什么级差……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我亲眼见到因为没弄清这个东西复读的、读二本的、背井离乡的。说的直白一点,重庆南开在这个问题上做的很不够,学生不懂、家长不懂甚至一些老师也不懂。但这个问题却是相当的关键,具体的细则大家一定要理清。
第二,填写志愿是残酷的。你在填写志愿的时候一定会有一种心态。
1.你总会想去冲一冲从往年的“一分段”来看你的分数刚刚够得着边的大学,只有填写服从调配,但你又怕被调配到那个大学很烂或者不擅长或者才兴办的专业。
2.第一种心态致使你在选学校还是选专业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下面我就发表一下纯属我个人的观点,也是我对大学与专业的一些看法。
第一,是不是他选的专业的分比我高,或者说他的学校的分数线比我高,他的专业就一定好,学校就一定好甚至就业就一定好呢?肯定是不对的。第一,纵向来看不同的年份,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分数线走在变,你这是说不清的。
第二,横向来看,放眼全国,不同的地区也大不相同。在重庆,中科大比上财要高上十多分,但在江苏、沿海,上财比中科大还高不少,以后你在大学、就业方面比较的,不是和重庆的同学比,是和全国的人比,所以这也是不好说的。
第三,不同的专业之间根本没什么可比性,你说在银行工作的、在医院工作的、在科研院所工作的,工资不同,压力也不同,工作强度也不同,工作环境也不同。
第四,我们都是凡夫俗子,鼠目寸光,到我们毕业的时候,什么专业最好就业,什么行业最热门更不好说,2000初电子行业很热门,我哥哥是重庆是第二名读了清华的电子信息工程,他们班上状元金牌加起来十多个,但今天了,财经又这么热了,他说,要是他当时填了清华的经管现在出来工作正是时候,谁又能看到今天了,说不定过个五六年,失业的全是搞经济金融的人。
第五,大家工作的时候,又有多少人干自己的本专业呢,比如说会计,我觉得人大的23个学院有二十个以后都能干,从政,23个学院更是都行。上次我看一篇文章,人大有钱的,好多都是中共党史系。
以上,总结起来我想说一点,专业是什么分数线与你以后的生活成就真的没多大的关系。或许你们在高三的时候都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高考的时候差个十几分、二十分能说明什么,能力高低?成就高低?根本不能说明什么嘛。我也想过这个问题,现在我想想它确实不能说明什么,如上一段所说,以后的事情还很难定夺,你只要不差个七八十分、一两百分,你们还是在一个起跑线上,或者说基本在一个起跑线上的。
所以对选择专业,我的态度是:
1.不走太偏的专业、就业确实有困难的专业(但是行行出状元,只要你有天分够努力),
2.尽量照顾自己的兴趣,不然你会很抑郁,也要注重自己的能力,比如,有的人就天生就不擅长理科。
3.重视宏观就业环境,但不要盲目跟随大流。
4.这一点很现实也很庸俗,但我写这个,不是为了大家去寻找什么诗意价值,现实一点,注意自己的家庭背景,在中国,不要忽视家庭与社会关系在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重要影响。
第二,我谈谈学校与专业的选择。我个人以及我的不少同学是强烈支持优先考虑学校的。我上面说的同一起跑线,也就是大家的大学整体水平差不多的意思,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在给你的专业不是太冷门、太不对你胃口的底线上,优先选择好的学校而非好的专业。
原因是这样的:
第一,好的学校,学生的整体素养与整体水平要高。南开中学是重庆最好的中学,我们中学培养的是精神上的贵族,我们也习惯了高素质的环境以及文化的氛围,好的学校更能拥有这种氛围,使你更接近你理想的环境理想的大学生活。好的学校的学生,以后的成就总体来说是要高一些的,这是你不可多得的资源。
第二,好的学校,老师的水平要高,你能学到一些东西,可能你的老师在你的专业也能说得上话,再推荐你出国的时候也能说得上话。
第三,好的学校,各种各样的机会更多,当然这要求你去把握。
第四,好的学校是你的一张名片,你很可能不会从事你的专业,这时候,学校的重要性就凸显了,而且中国人有这样一种普遍价值,至少现在的中年人也就是我们以后的上司们觉得,你能读到好的学校,你差也差不到哪儿去。
以上,就是我对填写志愿的一些建议,也是我以及一些同学对中国就业形势以及大学专业的意义的一些看法。
本来说是这一部分讲讲大学生活和我所就读的大学与专业,但鉴于今天晚上寝室可能要DOTA,另外还有一些书要看,事情要做,时间有限,就先讲讲大学生活吧。这部分就真的纯属个人观点了,不喜勿喷。
其实从上面一段,也就是今天晚上我的安排就已经大致可以看出大学生活的三个主要方面:学术、自我、社会。接下来我就简单讲讲我自己很不成熟的观点,主要是自己的一些教训,大家参考一下,少走点弯路。
这个问题本来是很复杂的一个问题,不同的大学不同的专业在安排自己的时间、选择自己的道路上都会有各自的特点,我所说的或者从我身上反应的主要是中国人民大学或者说一些偏文科性质的学校专业。
学术首先是重要的,你要明白你读的是大学,你还是一个学生。
从个人发展的宏观层面,其实我一直认为,要立足社会主要还是要有一技之长,这是你安生立命的根本。你的社交能力再强,你的工作在风生水起,如果没有强大的技能后盾,是很危险的,是经不起风吹浪打的。说的有些敏感,作为重庆的学子,你们更能看到,中国的社会,你再牛逼,你的位置再高,说栽就栽了,你跟错了队,你跟上面合不拢,或者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你的前途是说不准的。但如果你真的有技能就不一样,惹不起我躲得起,大不了我不掺和这些,我去搞研究,我去外企,我自己干,我照样干得出成就。所以说,在大学,还是要把主要的经历放在学习上,你以后才走得稳当,路才多。这一条写的有些隐晦,你们慢慢体会啊。
你可能会说,这个好远好虚,那我说点实际的。你们或许以为大学只要不挂科就行了,那是我们父母这一辈读书的观念,是啊,那个时候大学读出来就够了。但现在不一样(我这是写给大多数同学的,当然一些天才奇才就不要听我的了,免得误人子弟),不出意外,你会读研,你会出国,现在大学这么多人,那谁读好的研,谁能出国呢,还主要看你的成绩,大学看的是GPA这个坑你爹坑你妹的玩意儿,其实差不多就是你的学习成绩。大学你的GPA不高,你交流没机会,你保不了研,你出不了国,你很多事都干不了。而且大学和高中不同,高中你只要最后一下搞定就搞定了,大学你必须把这四年或者说三年都搞定,因为你每一年每一科的成绩都要记入GPA的,你不要小看任何一门,什么计算机啊,什么马原啊这些,都可能给你带来无穷无尽的悔恨。其实,你已经看到,大学也已经从教育的顶端滑下,变成了一个中间阶段,本质上和高中没什么差别了,甚至比高中还恶心。在人大,GPA在综合测评中占百分之八十,你可想而知学习的重要了。
在大学里,我个人认为,最令人头疼的是英语,现在不管是哪个专业,不管学什么,都拿着本GRE,托福背啊背啊背啊,为什么呢,因为要出国,因为要考研,还有,在以后无论你是搞学术,还是搞什么,英语好确实能给你减少不少的麻烦,这是我们当下的文化定位或者说社会环境决定的,我们只有去适应它,在大学,千万不要放松英语各方面的学习。
然后,大学的学术还有一块,是你们原来没有涉猎的,就是科研。什么是科研了,就是做项目,做调查,做研究,写论文,写报告。这一部分也会适当地计入你最后的综合测评,人大是百分之十。我个人认为这是很锻炼一个人的能力的,具体的我也说不清楚,就此打住。
以上你就可以看到,在大学,学术是多么的重要,轻视学术的人也可能有好的出路,好的成就,但是真的少,你不是很出色很特别还是老老实实学习吧。
虽然这么吓人,但是我个人看啊,大学学习还是要比高中轻松的,所以不要被吓到了,大学学习,主要指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完全没必要废寝忘食,搞得太过分,在思想上重视它,不要松懈,惦记着它,心里面有杆称就够了。
接着是社会。其实是指各种各样的交际活动。
大学会有很多社团,社团根据你的兴趣去填报,选个一两个你很喜欢的就够了,不要太多,你忙不过来的。我就只打了个辩论,严格意义上说不叫社团,很有意思但是也累死人啊,可以交到很多的朋友。
大学也有学生组织,校的学生会,院的学生会,这些也是完全凭你在这方面的热情与兴趣,但是做起来也是要花时间花精力的。
第三,就是其他杂七杂八不能归类的东西。
其实这些东西,我觉得意义主要在几点:扩大自己的交际圈,认识很多人,还说不定能交上很好的朋友。锻炼自己的能力,搞活动也还是要有水平的。发挥自己的兴趣,丰富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愉快一点,丰富多彩一点。拓宽自己的信息渠道,有些带有许多专业背景、官方色彩的社团组织说不定对你以后的走向会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就是你个人的实现。相对来说,大学能给你很多你能支配的时间,一定要好好把握,除了学习,除了工作,除了社交意外,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一定要干干自己想干的事。这就因人而异了。不好多说。反正大学四年,要活的精彩一点嘛,人生不是理想的,不是文艺的,不是诗意的。但是我觉得大学之最能接近它们的地方,总比高中好,总比工作好吧。然后,谈不谈恋爱,这个问题我也不能替你们出谋划策了,自己看吧。
大学的时间多了,选择多了,也很锻炼自己安排与规划的能力,怎么安排好达到最好的资源配置,怎么面对突发情况,比如说,上上个星期,周五突然通知我们要写读一篇文章,开一个讨论,做一次调研,写三千字,就那么两三天,一下就把你的安排打乱了,这怎么办。你今天又可以做这,又可以做那,究竟做什么,都是考验我们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对以后的生活工作都很有益处的。
总结我自己这一年,过得有意义的时候,都是很忙的,大学一定要让自己忙起来。这个忙,不是没有头绪,让人使唤的忙,是自己有规划的忙,我要GPA达到什么点,我要干什么工作,我要读几本什么书,我自己感兴趣学些什么,我要完成一件什么我一直想干的事……
现在,我就把我这段时间的安排大致写下来,可见一斑嘛
我每天学英语大概是一个半小时(真坑爹)。
做各种作业,复习预习一个半小时吧
一个小时学习西方音乐理论(自己兴趣)
一个小时看书(小说,诗歌,散文之类)
一个小时看看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书籍文献
一个小时的DOTA
有时学生会、党支部会有突发事件,随机应变
剩下就是吃饭睡觉水人人上网发呆玩手机了……
← 关于出国 关于大学、专业的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