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 在港大

本文于2015年录入/高2014级10班盛荍薇

三年前,我也捧着一本《我们眼中的大学》幻想自己进入大学的生活,感觉大学就是个宏伟神圣的殿堂,充满未知的,浪漫的,疯狂的故事,结果一晃我已经“稀里糊涂”地进入这个“殿堂”一年了,居然轮到我为南开可爱的学弟学妹们讲讲我的大学生活了,也感谢能有这个机会让我可以认真回顾这一年的成长。

香港大学,国际化平台,世界名校,位于世界金融中心香港,响当当的排名比清华北大还靠前……当时应该就是被这些金光闪闪的招牌亮瞎了眼吧,年少轻狂和闯荡天下的勇气与冲动鬼使神差地把我带到了这个地方。可是,香港大学,这里真的真的真的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才来香港的一个月真的是冲击很大,很不适应,也后悔过,迷茫过。寝室只有单人间和双人间,完全失去了深夜集体卧谈会的乐趣;没有班级的概念,哪怕同专业的人你们的课表也可能完全不一样,很多时候你不知道下节课坐在你身边的人会是谁;当然社交活动、社团活动很多,你也会认识很多朋友,可是常常迎面走来跟你打招呼的人你连名字都不记得,很少有固定的圈子,这一次活动上的艳遇或者缘分又不知何年何月在哪次活动再见面;那些青春校园片里面所有的经典画面,那些点缀了我所有幻想的浪漫元素,到了港大都找不到……没有了集体的感觉,有时不可避免的孤独会让我质疑自己的选择和生活。

可是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才逼得我必须选择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学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学会在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刷存在感。港大的学习周期很短,每个学期就12个学习周,每周一般20多个课时,还经常放假,暑假还尤其长,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安排。可以去图书馆刷题,也可以宅在寝室里刷剧。我喜欢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和朋友一起搞搞社团。这方面港大比内地大学更开放更自由,想办什么活动订个场地打个广告就办了,想成立什么社团拉几个朋友微博上喊一句就成立了,学生会旗下也有很多老牌的规模比较大的社团,但也没人限制你做任何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需要赞助还可以向学生发展中心申请。每天学校都会给你的邮箱发送好多邮件(当然垃圾也多),里面也隐藏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和难得的实习交流机会。才进大学的我对一切都好奇,参加各式活动,名人讲座啊,国际生交流活动啊,画展艺术作品展啊,寒假去参加义教团啊,平时偶尔和朋友举办一些露天音乐会啊读书会啊什么的。逐渐认识了一帮情投意合的朋友,常常聚在一起天马行空地构思计划我们想做的事,颇有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感觉,也让我在这个孤独陌生又令人焦躁不安的环境下找到了自己的位子。

记得有一位已经毕业多年的内地学姐跟我说:“交那么多学费来港大其实不仅仅是为了高品质的学习,你看,相当一部分内地生来港大都是学经济会计的,那些东西其实在专业学校报个班也能学得八九不离十,关键是港大能给你提供更高更大的平台,让你有机会和人中龙凤切磋,向著名教授请教,在交流活动中实践与拓展。”比如这学期我选了一门关于创业的选修课,很荣幸获得机会可以和许多家香港创业公司打交道,采访实习,作研究报告,结合我加入的一个关于创业的社团(头儿是一位正在间隔年创业的学姐),让我对香港与内地的创业环境有了新的认识。视野的宽度和思想的高度息息相关,年轻的我迫切地渴望更多地见识外面的广阔天地,也希望能在众多的选择中看清未来的方向。

虚的讲了半天,下面来点干货吧。因为地处寸土寸金的香港,港大小得可怜,连个操场都没有,更别提体育课了,所以一般健身都是在健身馆,校内有一个,不过很小,校外走十分钟宿舍二村旁有一个,各类球场就有了,稍远的宿舍四村有一个更大的健身馆,学生卡都免费进入。不过港大虽然小,可是还是很美的,春天开心公园(又名孙中山广场,其实小得不得了)旁开满鲜花;最古老最著名的建筑标志就是MainBuilding,很有英式建筑风格,很有味道;还有智华馆的二楼花园平台也是休(yue)息(hui)的好地方。学校有好几个图书馆,最大的是主图和智华馆,设施什么的当然相当好了(不然学费交到哪里去了),尤其考试月的时候好多人都在图书馆里面通宵呢!如果要借书的话,中英文各类书相当多,甚至还可以通过港大借取香港其它图书馆的书,还有港大学术库相当强大,国内外学术论文免费获取。校内餐厅有好几家,港味、中餐、西餐、素食(最贵,香港蔬菜贵)各类都有,十几到几十港币价位都有。从学校东闸出去就是水街,那条路上有好几家不错的物美价廉的餐馆。交通方面,港大在一座山上,对于重庆人来说也是相当陡相当陡的山,可以从港大爬到著名的太平山顶俯瞰维多利亚港夜景哦!!!去年底开通了港大地铁站,所以去哪里都很方便的。对了,提醒一句,其实在港大转专业也是很麻烦的,同院转稍微容易一点,跨院转就对成绩啊、教授推荐信啊等等要求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