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 竺可桢学院与热能专业

本文于2017年录入/高2013级10班吴宇豪

**§**1写在前面

各位南开的学弟学妹,大家好!很荣幸受邀写下这篇介绍我的大学和专业的文章。我叫吴宇豪,原重庆南开中学高2013级10班,2013年以高考654分(全市理科第122名)的成绩被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混合班直接录取,主修专业为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热能方向)。

浙大的历史沿革、精神风貌、设施环境、校园活动等内容,百度百科上以及其它学长学姐的文章中都有详细介绍,我就不再赘述。我这篇文章的内容都是干货,各位同学(特别是志在浙大或对能源感兴趣的)看了定会有所收获。

**§**2我的学校

2.1志愿填报

2.1.1择校浅析

浙大目前的综合排名为全国第三,仅次于清北,这是习总书记说过的。因为地域原因,浙大在重庆的分数线常年低于清北交复而位居第五,也有过略低于中科大、南大的时候。我到浙大之后才知道,浙大在某些省份的分数线稳居第三。

浙大是全国学科最齐全的大学,没有之一。综合性大学在男女比例、学科交叉等方面有着专业性大学无可比拟的优势。我比较认可“专科选专业,本科选学校”这种说法。比如浙大的金融不如人大、西财、厦大,建筑不如东大、同济、重大,法学不如中大、西政、武大,但仍有不少学生考入浙大并选择这些专业,这主要是因为浙大的综合排名更有优势、招牌更有影响力。当然,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不可武断地只看排名,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2.1.2注意事项

(1)各位学弟学妹要学会从《志愿填报指南》等书籍、各高校的招生网上查找所需的资料,锻炼自己获取、甄别信息的能力。

(2)一些高校,特别是排名前二十的,其招生组往往会在志愿填报期间入驻丽苑大酒店或重庆大酒店,浙大也不例外。如果你很想读某个学校但不知分数够不够,如果你很想和某个学校签某个专业,如果你很难在某几个排名相近的学校之间做出选择,那么在此期间请带上你能说会道的家长和不卑不亢的态度,前往各高校招生组下榻处详谈吧。无论结果如何,谈一谈总不吃亏。

(3)南开高2015级有一名女生,考分超过浙大的线好几分,却未被浙大录取,重庆市比她分低而被浙大录取的大有人在。她第一志愿填的上交,因没有过上交的线而未被提档;第二志愿填的浙大,但让人意外的是,她也未被浙大提档;第三志愿填的吉大,被吉大录取后她并未选择复读,令人唏嘘不已。分数足够的她为何没有被浙大提档呢?据推测,当时浙大优先录取第一志愿,在名额已满甚至超额的情况下,就没看第二志愿了。讲道理,六个平行志愿的顺序只有考生自己知道,各高校怎么可能在录取时看到呢?对此,我给出的解释是:有的高校看不到,但是越厉害的高校就越有办法看得到。

尽管这个案例非常极端,但我还是想提醒各位学弟学妹,尤其是高分段的,前三个志愿的差距可以适当拉开一点,尽量别一股脑地填好几所排名、分差很小的学校,明显不能冲的学校就不要去冲。考得好是一码事,志愿填得好又是一码事。

2.2学科介绍

2.2.1工科

浙大的工科分工学、工信两大类招生。工学指一些传统工科,如电气、光电、机械、能源、材料、化工、环境、土木等;工信指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工科,如计算机、通信、数媒、软工等。工科是浙大的王牌,绝大多数工科专业都名列前茅。

浙大的电气虽只排全国第四,但因“学电气的毕业后能进国家电网”这一说法,每年都是工科中报名人数最多的,不过近几年国家电网降低了员工福利并大幅削减本科入岗名额,其前景有走衰趋势;土木排全国第七,建筑排第十之后,但这两个专业因容易就业仍然比较火热;光电稳居第一,但近几年报名人数较少,估计是本科不易就业、深造必要性高的缘故,但人数少意味着竞争少、人均资源多;工信类号称没有任何“水”专业,各专业报名人数分布比较平衡,就业前景普遍良好。

2.2.2理科

浙大的理科曾是全国顶尖,但因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而损失惨重,尤其是数学系被分给了复旦。理科在八十年代后重新发展,新世纪后全面恢复,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心理学等都排进全国前十甚至前五、前三。值得一提的是,数学类专业因其基础性强、应用广、易转行等特点,在理科中最为火爆。

2.2.3人文社科

浙大的人文社科整体上与全国顶尖的文理类强校(北大、人大、南大等)有一定差距,但总体实力依然不弱,且有自己的一些优势学科。经管类专业无论在哪个学校都炙手可热,在浙大也同样火爆,虽然其排名还进不了全国前五。

2.2.4医学

浙大的医学排名第五之后,第十之前,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但浙大医学院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杭州多数二甲及以上的医院都附属于浙医,当地其它医院也与浙医有重要合作关系,提供的工作岗位较多,故浙大医学生毕业后进入杭州各大医院工作比例较高。本地就业容易这项优势,是其它一些医科强校(北大、上交、中山等)所不具备的。当然,各大医院招收本科毕业生的比例都较低,所以医学生基本上都要读硕、读博。

2.2.5农学

浙大的农学其实是非常强的,有好几个专业(茶学、园艺、畜牧、农林经济管理等)排名全国前三,整体实力不逊于各农业大学。遗憾的是,很多人看不起农学,所以浙大农学院在浙江省外收生率很低,近几年农学便不对省外招生。好在农学院对转专业一事几乎不设门槛,故对农学感兴趣的省外学生,可在进校一段时间后申请转入农学院。

2.3荣誉学院

浙大的荣誉学院以竺可桢校长的名字命名,即竺可桢学院,简称竺院。

2.3.1学籍管理

要谈竺院,首先得谈谈浙大比较奇葩的本科生学籍管理模式。

新生进校时会被安排到两个行政学院,90%在求是学院,10%的所谓的尖子在竺可桢学院。大一、大二的学生都住在紫金港校区,学籍档案归求是学院或竺可桢学院管理。大二学年结束后,学校会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进行校区调整,并转移学生档案。

从大三开始,求是学院所有学生的档案全部转入对应的专业学院,由其全权管理,即学生从此与求是学院再无任何联系,党团档案、专业成绩、评奖评优、出国保研等事项均由专业学院负责,学生需与同级同专业的所有非竺院同学竞争。

竺可桢学院所有学生的档案也会在大三开始时转入专业学院,但专业学院仅负责学生专业课成绩的考评,而学生的党、团组织关系仍保留在竺院,并且评奖评优、出国保研等事项也由竺院负责,学生需与同级同平台的竺院同学竞争。

补充说明一下,求是学院下分三大学园,即蓝田、丹青、云峰,每个学园都有同名宿舍区。工学类、医学类等学生住蓝田,理学类、人文社科类、艺术类学生以及民族生、国防生等住丹青,工信类、农生环类等学生住云峰。竺可桢学院大一、大二的学生暂无专门的宿舍区,主要住在蓝田。

2.3.2平台类型

竺院目前设有混合班、交叉班、人文社科实验班、巴德年医学班、求是科学班,共五类平台。

(1)混合班:竺院的前身,竺院最早的平台,工科培养模式,每个年级约设7个班。混合班学生原则上可以选择所有专业。

(2)交叉班:竺院2016年新设的平台,实际上是效仿北大,双学位培养模式,现设4个班。交叉班学生目前有三种方向可选:计算机+自动化、计算机+统计、应用数学+金融。交叉班学生可以拿到两个学位证书,一个是教育部所发,另一个是浙大所发。

(3)人文社科实验班:人文社科培养模式,每个年级约设3个班。人文社科实验班学生可以选择所有人文社科类专业。

(4)巴德年医学班:八年制本博连读,临床医学培养模式,为巴德年院士在浙大试点所创,每个年级约设3个班。与其它高校的八年制医学班不同的是,巴德年班学生本科阶段只能选择医学以外的专业(文、社、理、工、农等不限),且只有20学分左右的医学基础课,在研究生阶段才专攻临床医学。巴德年院士原本想在清华试点,由于培养模式过于奇葩而遭其拒绝,但随后他得到了浙大的支持。竺院于2005年设此平台,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巴德年班的学生,既掌握了临床医学的专业技能,又因本科阶段学习了其它专业而开阔了视野、激发了思维。

(5)求是科学班:每个年级设7个班,分别为: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生物、生物医学、食品。求是科学班号称要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课程难度较高,尤其是数理化三个班。求是科学班学生在大四时会被安排出国从事科研一年,且均在世界排名前几十的高校,因此大三就要完成毕业论文。

补充说明一下,竺院还开设有工程教育高级班、公共管理强化班、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等辅修班。无论竺院还是非竺院的大一、大二学生都可报名,通过选拔者即可进入辅修班学习,在成为同学们眼中的“大佬”的同时,往往也会付出“双休日”变成“没休日”的代价。

2.3.3进院方式

(1)部分竞赛保送生和外国语学校保生,直接录入竺院,并在录取通知书上写明。

(2)高考成绩极高的学生(重庆市每年2~3人,一般分数超过浙大线8分以上),直接录入竺院,并在录取通知书上写明。

(3)高考成绩较高的学生(重庆市每年人数不等,一般分数超过浙大线5分以上),录取通知书中将附有竺院的选拔考试邀请函,通过选拔者即录入竺院。

(4)求是学院学生,若在大一上取得的GPA不低于4.2(各科加权平均成绩不低于87分),可于大一寒假向竺院提出申请,大一下开学通过考核者即可转入竺院。

2.3.4选拔考试

竺院的选拔考试时间会在录取通知书中附带的邀请函上注明,一般在大一开学前一周,内容分为笔试、体测和面试。

笔试形式为语数外+文综/理综,但内容往往令人瞠目结舌。语文和英语一般合在一起考察,比如要求把一篇古文翻译成英语;数学除了一些常规题,还可能有多位数乘除等考察细心程度的题型;文综、理综任选其一,理科生亦可选文综,文科生亦可选理综,题目也多走奇葩风格,不仅考察百科知识,还考察学生对时事政治、生活细节的关注程度,2013年一道“请写出番茄炒蛋的制作过程”的题目就让许多考生无从下笔。总之,笔试立足基本知识,充分拓展家国情怀。

体测有身高体重比、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50米、1000米(男)/800米(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等项目。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此体测不足50分者将被一票否决。

面试有自我介绍和问答两个环节。往年的问题有“到目前为止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并说明原因”、“你认为合格的大学生应具有哪些素质”、“你期待竺院能为你带来什么”等。考官主要想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希望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人生志向、潜在特质等。

2.3.5优劣比较

竺院就像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1)竺院的优势:

A.竺院的奖学金比例为60%,出国保研比例合计60%~70%,比非竺院多出一倍;

B.竺院出国交流的机会多;

C.竺院的必修课均由教授授课,教学质量有保证;

D.竺院学生可于大二上学期选择一名教授或副教授作为本科阶段的导师,并可由导师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而不必完全按照专业学院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读。

E.竺院学生毕业时能拿到荣誉学籍和一枚镶有竺院院徽的戒指,可以显摆,但无实用。

(2)竺院的劣势:

A.竺院的部分课程(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普通物理学等)难度较高,不容易拿高分,学生压力较大;

B.竺院有淘汰机制:某学期所取得的GPA低于一定值(一般为2.8~3.0)或有一门必修课不合格者,将被黄牌警告;连续两学期GPA低于一定值或有两门必修课不合格者,将被红牌淘汰出院,学籍转入求是学院或相应专业学院;被淘汰后,若某学期GPA超过4.0可提出复院申请,经院领导认定后可重新转入竺院。

2.4浙大趣闻

2.4.1考败来浙

“考败来浙”是浙大官方都认可的一种戏谑的说法,指具有冲击清北能力的各位大神,一不小心考砸了,又不愿复读,只好选择浙大的一种常见现象。很幸运,我是一个“考爆来浙”的人。

我大一上过一门名叫生命科学导论的课,老师在讲PCR技术时,想起了他出过的一道2013年浙江省高考生物题,顺便就讲了一下。讲完后,班上一个男生懊恼地说了一声“卧槽”。老师笑眯眯地问他:“怎么啦?做错啦?这题影响你考北大啦?”那个男生点了点头,强忍着泪水。我想,这大概就是“考败来浙”吧。

2.4.2最大水校

浙大是中国第一大“水”校,这是浙大党委书记亲自说的。

浙大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最大的紫金港校区占地7000多亩,投入使用的有3000多亩,还有4000亩左右在建,绿地和湖所占面积超过1/3,景色怡人,有“三墩镇人民公园”的美誉。(注:紫金港校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

浙大是个很“水”的学校,不仅校名带“水”,而且所有校区都和“水”有关。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海宁国际校区是字里带“水”,舟山校区则是直接建在海边。

2.4.3有钱任性

浙大可能是全国最土豪的高校,其浑厚的经济实力让在校师生都无比震惊。

浙大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且是浙江省唯一的985,几乎集中了全省的资源,所以浙大每年都能得到中央政府的高额拨款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此外,浙大每年还能获得大量校友和校外合作企业的捐赠、赞助。下面我举例说明。

2012年6月,浙大与舟山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舟山校区(浙大海洋学院),该项目总投资约28亿元人民币,几乎全由舟山市政府支付。也就是说,舟山人民送给了浙大一个校区。

2016年,中央向浙大下拨科研经费32亿多元人民币,为全国第二,仅比清华少不到2亿元;而30多年前中央向浙大拨款数额不到清华的1/10。

2017年5月21日,浙大120周年校庆。校庆前夕,两所由浙大校友投资成立的公司先后向浙大捐赠11亿元、12亿元,刷新全国记录。

从2014年起,每年的12月31日为浙大的学生节,全校停课一天举行大型嘉年华活动,每次耗资近千万元,校外合作企业赞助比例超过90%。

浙大的各项活动经费也相当充足,较少出现其它像高校那样的报销难的问题。比如,目前浙大学生党员的活动经费为每人每月50元,党委也鼓励学生党员自发组织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红色寻访等各项活动。当然,所有经费都必须实报实销,浙大对于乱报销的查处非常严格。

**§**3我的专业

我的专业学院是能源工程学院,主修专业为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热能方向),简称能环、热能,即大家戏称的“烧锅炉”。

本专业主要学习热电厂的热力系统及其控制理论、化石能源的清洁燃烧与高效利用、燃烧污染物的控制等知识,把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3.1能源学院

3.1.1****学院历史

1978年5月,浙大热物理工程学系成立,它是我国最早的热物理工程学系,也是能源工程学院的前身;1989年9月,热物理工程学系更名为能源工程学系;1999年9月,能源工程学系与机械工程学系、工程力学系组成了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2009年1月,能源工程学系作为学校的直属院系再次实行独立运转;2014年7月,能源工程学系升级为能源工程学院;2016年9月,化工与机械研究所并入能源工程学院。

3.1.2专业设置

能源学院现设有5个本科专业: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分热能、低温两个方向,可视为两个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过控)。

个人感觉,浙大能源学院各本科专业的数学要求,同本校多数工科专业及其它985高校的同类专业相比,并不算高。比如本专业只有微积分、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概率论等课程是必修,而复变函数、数理方法等课程不作要求,这让我这个高中数学基本没上过130分的渣渣倍感欣慰。

3.1.3学科竞赛

能源学院最重要的学科竞赛是节能减排竞赛,全称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节能减排竞赛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十大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也是全国高校影响力最大的大学生科创竞赛之一。

节能减排竞赛从2008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因为浙大能源学院是该项竞赛的首倡者,故第一届总决赛在浙大举行。

节能减排竞赛充分体现了“节能减排、绿色能源”的主题,围绕国家能源与环境政策,结合国家重大需求。竞赛作品分为“社会实践调查”和“科技制作”两类,倡导大学生深入社会调查,发现国家重大需求,启发创新思维,形成发明专利。

节能减排竞赛先由各高校组织校赛,选拔优秀队伍网上申请国赛,组委会根据各队所递交的电子版材料,从中选出最优秀的一批队伍参加全国总决赛。浙大每年都有队伍在总决赛中获特等奖。

3.2专业课程

此处仅列举本专业的专业课,不列举思政课、军体课、大类通识课、大类基础课等。另外说明一点,各高校同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可能因各校研究领域的侧重点不同而略有不同。

3.2.1专业必修课

工程流体力学

工程热力学

传热学

热工实验

热工信号处理及实验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概论

自动控制理论

能源生产过程控制

汽轮机原理

锅炉原理

流体机械

热力环境控制

热力系统工程

能源与环境实验

3.2.2专业选修课

燃气轮机基础

强化传热技术

燃烧基本原理和建模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燃烧污染与控制

基于循环经济的能源环境系统

化石燃料清洁应用

能源与环境技术进展

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概论

微机原理及应用

CFD软件应用

能源工程管理

能源系统的评估原理

热能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

3.2.3实践教学课

认识实习

科研实践

汽轮机课程设计

锅炉课程设计

3.3研究方向

能源学院现有5个研究所:热能工程研究所(热能所)、制冷与低温研究所(低温所)、热工与动力系统研究所(热动所)、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车辆所)、化工与机械研究所(化机所)。热能专业的学生本专业保研多数会去热能所或热动所。

热能所:有流化床燃烧与气化研究室、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室、煤粉燃烧研究室、水煤浆燃烧研究室、测试与控制研究室、工程多相流及数值计算研究室、燃料利用研究室、燃烧与传热教学实验室等。热能所是能源学院的核心,集中了全院七成左右的资源,师资力量强,有一名工程院院士,多名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等。总之,热能所的研究课题以燃煤电厂为核心,牛人非常多,比较适合致力于科研的学生。

热动所:主要分为动力、电厂两大课题组。动力组目前主要研究传热、传质的动力学机理及应用;电厂组目前主要研究电厂热力系统控制、汽轮机设计与优化等。热动所实力和名气不如热能所,但其研究课题更新颖、超前,学生就业面比热能所更广。

§4我的吐槽

(1)浙大多数行政机构办事效率和态度很不错,但总有一些官僚主义者,而你往往拿他们毫无办法,因为是你在求他们帮你办事。行政嘛,大家都懂的,不论国内外都难免有这样的现象。

(2)总的来说,浙大对学生很不错,但是有一点很让人失望。学校如果要对一些关乎学生的政策(成绩的考核方式、食堂饭菜的价格等)进行变动和调整,通常会在网上设置问卷,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当学生为这样的民主点赞时,学校却往往无视问卷结果,按照领导层的既定意见执行。

(3)杭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宜居,每年因准静止锋导致的梅雨季节、因热带气旋导致的狂风暴雨、因云层少导致的强紫外辐射和高体感温度,让我觉得还是重庆好。

**§**5写在最后

我足足花了一周的时间来写这篇文章,反复修改了十余次。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虽然这不是一篇美文,但它是我数十个小时心血的结晶。

我每年都会带队开展母校回访活动,进班宣讲,向学弟学妹分享学习经验、大学生活、人生感悟。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真正地帮助到学弟学妹,我也会把这个活动一直做下去。如果问我为什么,我会说这就是南开情结吧。

吴宇豪

二〇一七年五月于求是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