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 学校综述三

文/高2011级22班王豪

当去年夏天第一次踏入交大的校园,围着交大校园瞎转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交大是个很旧旧的地方——宿舍楼旧旧的,教学楼旧旧的,食堂也旧旧的。

然后慢慢发现交大虽然看起来小旧,但是因为身处其中的交大人而显得有所不同。

说到交大人,就不得不谈谈交大惨不忍睹的7:1男女比例(当然这个比例并没有加上西区的学姐学妹们)。也正是这一迟迟居高不下的恐怖比例交大女生拥有无尽的优越感,她们就是我们男生捧在手心的优乐美。而对于交大男生来说,尽管这个比例有点小高,但是并没有真正吓倒交大男生,男生们并不孤独,因为男生们除了爱妹纸外,也爱学习,与此同时交大男生是自信而乐观的——妹纸会有的,就算没有妹纸还有人数众多的基友在。

毫无疑问,交大的学风是相当不错的,大多数交大人(无论男女)都将学习当成很重要的一部分。即使是在平时的节假日、周末,自习室往往都会有很多学生在自习,当然到了考试周(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考试月),自习室、图书馆的火爆场面更是无法用文字来描述的。三五个同学一边赶路一边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场景也是很常见的事情。造就如今交大学风的原因大概有两方面,一方面属与理工科学生的我们或许天生就更偏向于学习研究一些东西,另一方面,就是交大严格的考试制度和挂科制度。在交大,考试作弊被发现之后,直接面临的就是留下察看甚至是开除,而如若有一科不及格,那就意味着失去了这一学年奖学金评定的资格、保研的资格等。这也可以说是交大比较残忍的一面。

不过,交大也有比较温柔的一面。交大里男生与女生会相互关心,女生与女生会相互关心,嗯,当然,男生与男生也会相互关心。嗯,这个最后一项也就是交大浓厚的“基”文化。这里的“基”在我看来更多的是男生之间学习生活上相互帮助,有一种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味道在里面,然而由于理工科男生拥有的奇葩思维及奇葩表达,所有最后才呈现出“基”这种结果。在交大还有另一种理所当然,交大的学长学姐们会很自然地关心帮助学弟学妹,就拿我在的南洋书院(交大是两院制——学院及书院,学院主要承担学生们的学习工作、书院则主要承担学生们的生活管理)为例,在我们大一刚进校的时候,会有大三的学长学姐主动承担朋辈辅导员的工作,主要目的是让刚进大学的我们尽快熟悉大学的生活学习节奏。而当我们面临电气专业的分流的时候,会有学长学姐们给我们提供一些专业分流的信息和自己的心得体会等。如果加入一些社团、学生组织,就更能感受到学长学姐们对学弟学妹们的关心,他们在与我们共同工作之余,经常会分享些自己的亲身经历,提醒我们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该如处理等等。

身处交大快两年了,我对交大的认识也在逐渐改变。交大有很多建筑是陈旧的,但是正是这些陈旧的建筑见证一批又一批交大人的欢笑与泪水,是已经走出交大的交大人心中一些美好回忆的寄托,当校庆的日子到来时,这些交大人带着自己的家人重新走过自己学生时代走过的路,看到那建筑楼还在,心里一定是暖暖的。我大概能明白为什么交大为执意保留那些建筑,那依然屹立的建筑就是交大对众多交大人给于的最温暖的关怀——交大会一直保留着我们曾经在此奋斗过的证据。

交大有交大的精彩,我想,很多年之后,我会依然记得那些在教室里学习的日子,记得清真食堂打菜妹纸威武雄壮的“打包还是在这儿吃”,记得在宿舍里的互黑,记得每年春天樱花东西道上随风飘散的樱花瓣,记得樱花祭上的漂亮妹纸,记得在学生会中所经历过的快乐与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