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于2013年录入/高2012级15&27班林弋琪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始建立于1932年,其前身为成立于1932年的清华大学工学院机械系,五十年代院系调整为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六十年代初又调整为精密仪器与机械系,八十年代更名为现今的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目前我系有院士3人,外籍院士1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5人,在职教授52人,副教授5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14人。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激光等新技术及现代机械设计、现代制造工程、现代控制及信息理论的发展,我系不断突破传统领域,更新教学内容,使之适应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逐步形成了机、光、电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目前,全系拥有精密仪器及机械、光学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机械制造及工程、机械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均名列前茅。本系实行本科——研究生统筹培养,本科学制四年。为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前两学年为基础平台课程,第学三年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和“微机电系统工程”(新增)三个专业方向选课。最后根据研究生推荐分流和选课情况核发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这是我们这届来的时候的基本概况,但是由于精仪系和机械系的交叉,我们统称为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分为5个班,大三分流,形成两个专业方向。学校为了精仪系更好的发展,决定下一届将我们系机械部分的同学并到机械系,人数大概减半,但是从专业角度,更利于我们的发展。分开之后,我们所在的系称为精仪系,即“测控技术与仪器”方向。常常别人一说我们就是修表的,事实上,我们和修表全无关系。从我们教授的研究方向可以看出。我们的教授研究的是科学前沿的问题,包括微纳米技术等与高精度测量及控制有关的研究。测量是制造的基础,是一切科学发展的根本,应该说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就业方向也非常广,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学习内容:大一以基础课为主,主要是数理基础,学习微积分、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大学化学,以达到宽口径的教学目标。再有是人文社科类学科,大一有“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和“近代史纲要”课,除此之外,可以有各种针对新生的文化素质课和新生研讨课,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习。大一涉及的专业课不多,只有“概论课”、“机械设计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到了大二以后,陆续有专业课开设,任务也逐渐有所改变,虽然数理知识仍然是必须,但是专业课程会越来越多地占据主体。
不得不说,精仪系是个又红又专的专业,大家都非常努力,因为马姐和诸多大神的存在,我们系的学风相当之好。精仪系是一个鼓励动手创新,提倡科学研究的系,对于喜欢科研和动手的同学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会很累,对数理要求挺高,像我数理都不好,初学会有点吃力,而且女生如果要到这个系,如果太脆弱是不行的,尤其是对科研兴趣不高的人(多数女生如此),可能会有不适应。我个人觉得,在这里学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们都特别好,是个温暖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