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 经济学院

本文于2013年录入/高2012级3班 邱雪婷

# 学术氛围

经济学院属人文社科类,近年招生都是文理兼收,由此也表明了经济学的学术研究兼有人文阅读与理性分析。与更重视实战应用的管理学院不同,本院则更加偏重经济学理论研究。在这一方面,也名师云集,高手层出。总体来看,学术研究氛围较强,但学习任务量适中,学习负担相较一些理科院系更轻。适合对经济学本身有一定兴趣的同学选择。

# 活动氛围

由于人文社科类招收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加上本专业日常学习任务适中,闲暇时间较多,经济学院的学生工作组织在全校范围内长期处于数一数二的水平。从一二九合唱比赛二度夺魁,假期社会实践的有效组织,以及本院学生在文科计算机大赛等校内比赛中屡获佳绩就可见一斑。学院学生会组织性较强,人员安排合理高效,学生活动丰富且参与度也比较高。院内诸如篮球队排球队等在北大杯等比赛中表现也可圈可点。

# 学院专业(大二下学期分流)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财政学、发展经济学。

# 分数线参考:

属热门学科,文、理科一般高于北京大学最低录取线十五分左右

# 专业介绍

# 经济学专业

# 培养目标

为了满足社会对经济学基础理论人才的需要,基于“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理念,经济学专业培养经济理论基础扎实、知识宽厚、综合素质较高,具备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经济数学运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经济活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 就业方向

在国内外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攻读研究生学位、从事高级经济工作和公共管理工作,如进入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会计事务所、投资咨询公司、新闻媒体以及政府部门等,但本科就业者一般较少。

# 专业课详细介绍

课程名称:经济学原理(全院必修)

课程内容:

本课程是经济系本科生一年级学生的经济学理论入门课程,主要讲授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介绍,使学生能够掌握经济学分析问题的基本框架,并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案例,从而对实际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予以简单的解释和分析。本课程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微观经济学理论打下了基础。

学习目标:

  • 领会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概念与分析方法

  • 培养对现实世界经济行为与经济现象的观察能力

  • 训练经济学直觉

笔者看法:

经济学原理是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这门课程也许和大家之前在各种科普性

书籍、网络等媒体中接触的经济学比较类似,学习这门课程能够系统地了解经济学中的一些常用概念和研究方法(如供需框架的应用)。经济学现象研究覆盖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经常接触很多实际例证尤其是时事热点,通过合理的假设将纷杂的社会现象规范到经济学的框架下,再用一步步的逻辑推导得出科学合理确又令人大吃一惊的结论确是一件非常值得享受的事。所以,它兼具了趣味性和反直观性。老师课上对教材的补充讲解非常重要,只要平时充分消化课堂讲解内容,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均可以在该课程中达到较高的学习水平。

教材:

《经济学原理》(第五版【有可能是第六版】)(上、下册),[美]曼昆著,梁小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经济学》(第二版)(上、下册),[美]斯蒂格利茨著,梁小民、黄险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上)(全院必修)

课程内容: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学科。本课程是经济学院各个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它主要是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

学习目标:

让学生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笔者看法:

政治经济学,顾名思义,总能嗅出一丝政治的味道。此课也是让笔者在大一上期颇为头疼的一门课(凡与政治沾边笔者必死= =)。该课有浓重的文科气息,对大学许多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还没太摸清的理科生来说,入门时比较吃亏,以至于刚开始一直处于云里雾里一知半解的状态。但它与高中的政治也有根本性的差别,内容详细客观的课堂讲解大大有别于高中文科填鸭式的背诵性学习,长期的学习和大量的拓展阅读能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建立全新透彻的理解,抓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线索。而经济学院的特殊生源结构也为文理科学生互助型学习提供了良好条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大家均能对该课的模式熟能生巧。

教材:

逄锦聚等著,《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下)(全院必修)

课程内容:

该课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学说为指导思想,借鉴西方经济学最新研究成果,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基本方法和工具,考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客观进程,及其所体现的规律性特征。该课程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高度,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特征、运行规律和经济发展趋势进行系统深入的阐述;

学习目标:

不仅使学生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触及有关中国经济改革和实践的前沿课题,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探索热情和创造性;

笔者看法:

与政经(上)相比,由于中国目前的社会主义路线尚在探索阶段,所以下学期的课以客观介绍和归纳总结居多,课后的小论文也会以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思考为主,总之课堂的讨论气氛比较浓,更类似于讲座的性质。在其中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历史道路有了更加具象的感知,相较于上半期近乎于纯理论的研究性学习,下半期的课程更加接近实践运用;

教材:

《经济学教程》,刘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专业必修课

外国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史、产业组织理论、信息经济学、《资本论》选读、中国经济思想史、发展经济学、社会实践等。

# 金融学专业

#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和从事具体金融业务工作的能力,熟悉金融相关专业的原理性只是,具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水平,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胜任金融和其他领域工作的人才。主要侧重于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公司金融、金融工程、投资学与资本市场等领域。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 就业方向

大体分三块:

  1. 到国外留学深造。包括如哈佛、斯坦福、伯克利、耶鲁、沃顿商学院、Stein商学院等名校和商学院;

  2. 到国内最好研究机构和高校深造或工作。包括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研究机构与高校;

  3. 到金融等部门工作。包括高盛 、麦肯锡、摩根斯坦利等咨询管理公司和投资银行、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中央银行与银监会、外资或国有商业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国家部委机关、和经济企业等。

专业课详细介绍:

全院必修课程同上

其它专业必修课:金融经济学导论、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公司金融、投资学、金融市场学等;

【这里仅提供两个较热门专业的介绍,经济学院内各专业交叉性很强,选课比较自由,毕业去向差异较小。具体分流问题不用考虑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