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 麻醉

本文于2013年录入/高2010级张蓝予

当初是爸爸让我选的麻醉专业,出发点是麻醉医生相对于临床外科内科医生要轻松些。

事实上呢,经过三年的接触和了解发现麻醉专业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轻松。

首先,说说麻醉在医院里的应用,它不是麻醉医生打一针麻药就完了的问题,而是在医疗卫生单位的麻醉科、急诊科、急救中心、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CU)、药物依赖戒断及疼痛诊疗等领域从事临床麻醉、急救和复苏、术后监测、生理机能调控等方面工作。平日里你会了解ICU病房里主要是麻醉医生在监护吗?会了解外科医生只管手术,术中各种监测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安全问题是麻醉医生在管理吗?会了解医院开设着专门的疼痛科,是学习麻醉专业的医生在行医吗?

记得去年参加全国麻醉年会时,我们系主任闵舒教授给我们灌输了一个观念:我们麻醉要为外科手术打造航母级平台!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麻醉医生保命,外科医生救命!

再看看麻醉专业的就业前景吧,其实就中国的医学状况而言,麻醉医生是很缺乏的,而且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个问题需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待。一方面,在中国,麻醉的发展前景还是很长远的,需要走的路还很远,有一片可为的天地等着麻醉学子们;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以及医院对麻醉医生的不够重视和了解,会有一些误解和坎坷需要麻醉工作者去克服,而这条路也不是一代人能简单完成的,看到中国的医疗状况,大家就会有所理解。但如果相对于其它临床专业,麻醉的就业率还是挺不错的,特别是重医的麻醉学子,本科生在区县医院还是很抢手的,但在三甲以上医院,研究生也能够满足,不像其它专业需要名校研究生、博士或者以上学历。而且在重庆市,我们重庆医科大学的麻醉专业要比三军医大的相对要好一些,这个比较结果是各种听途说得来的,具体好多少,很多学姐学长们毅然决定报考重医麻醉专业研究生就能够说明了。

在重医,我们麻醉专业有五年的本科学习,没有设置本硕7年的麻醉专业,像首都医科大学等有设置本硕7年专业。但这五年的课程似乎比大临床的同学要稍微重一点儿。具体而言,举几个例子吧。比如:药理学,大临床的同学需要学习的我们要学,还有麻醉药理学我们也必须得学;比如生理学,除了蓝皮书生理学,大三还开设了麻醉生理学,对生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大二还要学习麻醉设备学,大四还有临床麻醉学;再比如,局部解剖学,大临床的同学不用进行脊柱解剖,而我们麻醉的同学局解的课程有九十多节课时,脊柱解剖还是重点,因为平时听到的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等等都是和脊柱解剖息息相关的,如果你把该注射到硬膜外的麻药穿过蛛网膜注射到蛛网膜下腔了那后果是不可估量的,所以麻醉医生的手感很重要,那一层膜破与不破就在于你扎针的熟练程度!

看了上面,就不用再解释麻醉专业的学习难度和重要性了。对于医学,对于生命,任何专业都需要深入学习的严谨姿态。至于考试,只要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考试通过是毫无疑问的!我在大二的时候有到手术室呆过一段时间,有和临床的麻醉老师聊到麻醉专业的学习。经过那段时间,我有想到的在很大程度上对于考研我仍然会选择麻醉专业,麻醉医生不轻松,甚而有些医生是与手术室为伴,但是看到手术室里麻醉老师进行麻醉过程中的的那份严谨以及对外科医生的提醒和各种帮助,让我有一种更加自豪和崇敬的感觉!三年的学习,包括在重医临床剩下不多的专科学习分类里,留下了麻醉,也在渐渐地重视着麻醉,就说明在医学的这方面麻醉医生可以也能够有一番作为。中国医学事业的明天,麻醉占据着一个重要的航母位置,但兴趣至上,欢迎加入麻醉医学的大家庭!

学制:五年

培养要求: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发奋图强、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具有高度的革命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系统掌握临床医学与现代麻醉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常用麻醉技术;初步掌握常见急难、重症监护与抢救的处理原则;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有初步的听、译、写、说能力;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富有创造精神,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具有健全的体魄。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麻醉医师。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临床医学与现代麻醉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常用麻醉技术;初步掌握常见急难重症监护与抢救的处理原则;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主要课程:

英语、计算机、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外语、临床麻醉

、危重病医学。

就业去向:

各级医院麻醉科及临床科室从事临床麻醉、围产期监护、急救复苏、疼痛诊治等

临床医疗工作;各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学位授予:医学学士

师资情况:

基本结构:麻醉学系现有教师42人(临床课程部分),由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儿科学院麻醉学教研室教师组成。42名教师中1名为返聘,1名出国援外,4名为今年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教授2人,副教授14人,讲师20人,助教6人。硕士导师9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38.1%,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比例达69.2%.全系教师分别毕业于国内8所医科院校。

授课教师:

因麻醉学系未建系前主要承担医学系《外科学》中麻醉学章节的教学,每年课时少,教师教学经验相对欠缺。建系后系里极其重视本科教学,除采取各种方式对教师(尤其是中

青年)进行授课能力培训外,为保证教学质量,安排了较强的师资力量担任麻醉学系本科教学,任课教师中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比例为100%.2000-2003年全系共有教授、副教授16名,而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占总任课教师比例已达90.7%,说明我系的教授、副教授担任了主要的教学工作。

教学条件:

教学基本设施:麻醉学系2000-2003年度共投入教学设备费约16万元。资料室建筑面积约

100m2,购置教学参考书共51册计3976.60元。教学设施基本能满足本专业教学的要求。目前我系拥有的教学设备利用率为100%.

实践基地建设:麻醉学专业首届(1999级)学生于2004年1月正式进入各教学实习基地麻醉科实习。麻醉学系已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8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属二院,附属儿童医院。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新桥医院,大坪医院。重庆市中山医院,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教学实习基地均为三甲医院,教师队伍人员结构合理,能充分满足实习要求。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的和内容(详见实习大纲)。

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麻醉学专业课堂教学质量较高。教师讲授知识准确,充分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较先进。学生及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员对课堂授课质量评价优良率高达93.8%~100%.学生考试成绩分布基本合理。每门专业课考试后均及时进行了完整的试题、试卷分析,教师可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实习教学效果:因麻醉学专业首届(1999级)学生在2004.1月才正式进入麻醉科临床实习,麻醉系2000-2003年承担的是医学系学生定向麻醉学毕业实习任务。我们在医学系学生定向麻醉学毕业实习中积极、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为麻醉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措施:⑴要求在临床学院麻醉科实习的学生每人必须完成综述1篇(学生自行选题、查阅文献资料,本科教授指导),由科室组织在毕业前进行论文答辩。此项经过几年试行很有成效,并逐步向实习基地推广。⑵加强学生各类考核:出科考试、专业理论-综述、操作、责任制考试。从5届学生的实习情况看,学生均能较熟练地掌握麻醉学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全部达到实习大纲的要求。学生普遍反映动手能力得到极大加强,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了临床思维,了解了怎

样查阅医学文献及医学综述的写作方法。实习学生满意度极高,并且荣获临床学院1999-2000年度、2001-2002年度毕业实习教学二等奖,2002-2003年度毕业实习教学三等奖。

教学改革:麻醉学系承担了麻醉学系3门专业课,临床医学五年制、七年制及其他专业本科《外科学》中麻醉学部分的教学。五年制麻醉学专业较之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更多,学生学业负担更重,不利于素质教育。而临床医学五年制、七年制又因麻醉学课时较少(仅有理论课8学时,实践课5学时),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内容多,学习难度大。为了改变麻醉学老师难教,学生厌学的状况,麻醉学系自1999年以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完善课程体系,力争体现麻醉学课程自身的特色,使教学质量有了极大提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1.调整、缩减教学任务:总课程数由47门减为43门;总学时由3525学时减为3366学时。2.缩减课时:每学时由50分钟缩减为40分钟,理论课坚持以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为主,实践课以传授学生基本技能为主。给学生以充分的课余时间进行课后自学,以拓展专业知识视野。3.合理取舍,重点突出。4.多媒体教学5.示教课形式丰富多彩(光盘、仿真人教具等)。6.毕业实习教学改革,重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