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 学校综述二

本文于2017年录入/高2014级1班孙誉轩

无意之中听说可以介绍一番我读的大学,写一些关于重医的了解,我的专业是临床本科五年制,所以我只就我了解的大概谈一谈。

重医是个专业性较强的学校,主攻医学方面,基本上你身边或者你自己想要学医的,都会奔着临床去考,特别是现在改革后的八年制临床本科,谈到这里就说一下关于现在的八年制,八年制其实是很有优势的,但是存在着极大的竞争力,他们是读研加规范培训,专业型是研究生和规培一起,学术型是研究生规培再加三年,学术型相当于5+3+3,专业型5+3,规培完了有个规培证,有了证,你就可以得到正式的工作许可,当然要当一个合格的医生,你还需要考一系列的医师资格证之类的证书,扯远了…除此之外,更好的优势在于,八年制的同学可以去华科川大复旦第一年进行交流学习,在那里你可以认识到很多优秀的同学,你会发现,名校和重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资源的多少以及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在这一方面重医远远比不上。

关于学习资源,其层次可以从图书馆规模以及校园官网拥有的文献论文资料以及一些高品质的实验设备是否足够看出,当然还有教师水平,在上海复旦,只要是你想要做创新实验,基本上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然而在重医,你可能因为名额有限而被刷下来,因为指导老师以及实验室的数量不足,要申请做实验都需要争着抢着去,可能夸张了,但差距是存在的。

再说说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在名校里,特别是综合院校,是存在着英语专业课的,老师全程用英文教学,考试卷子也有英文题目,甚至让你写的论文和ppt报告也是有英语要求的。如果你考的不是八年制,想要考研,面试里英语是逃不过的环节,导师会用各种方法来考到你,谈论考研为时过早,但各大名校对英语的重视,由此可以体现。

可能你想问,重医作为西南片区实力数一数二的好医院,为什么教学资源差那么多,因为重医到目前为止,既不是211也不是985,去年才因一个母胎医学创新引智基地项目进入了国家的111计划,所以前几年国家的支持不够多,所以资源的不足也是很正常的。

如果你对医学有极高的兴趣,没有任何的畏惧,并且没有高的追求,而且喜欢就在重庆待着,那你绝对可以选择重医关于医学的一切专业,但是学医没那么简单的,学医五年就相当于五年高三,这并不夸张,每个学期需要学医的专业课程会让你在期末的时候叫苦连天,当然学霸和学神除外,你基本上会从开学的第二个月就进入小期末的状态,噢对了,重医是没有半期考试的,但是结课太早,很多期末考试也会提前到半期的时间,如果你是只求及格万岁的,那在考前去买一大堆资料来刷来背也不是不可能的。重医的学习氛围很好,可能你不想学习,看着每天上午都会学习到十二点半再去吃饭,下午上完课继续学到五点,晚上还给自己增加晚自习,直到九点半,这一群人,你的斗志可能会被激发,但是你的寝室学习氛围不浓,也不会带来什么好的效应。

再来说说重医的生活,我进校后感受到的就是,重医是这个适合学习的地方,而非享受生活的地方,它校园环境不算美,朴素到极致,或许你想找个和恋人卿卿我我的地方,也会看到在读书或者听英语的同学,操场上也有,是不是突然的害怕…其实很多高校都有这个现象,只是医科类大学更明显…我们老师给我们说过,在华西看见过一对情侣在一起学英语…重医是这样的一个地方,你来了这个学校,在去相邻的重师重大美院,会觉得那里是一个活力浪漫的地方,重医似乎少了一些,但是还是有的,只是相较之下…寝室环境也比较偏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风格,只是有瓷砖地板和自带的浴室,电费需要自己出,水费和天然气都不需要,但是出了名的断电断水大学,经常会遇到这些情况,有时候也是很糟心的,但是这些都不是问题…课余生活也是很有趣的,参加部门,社团,认识小伙伴都是很有趣的,每学年的第二学期,活动特别多,这也是享受闲趣的时间。

最后再说说毕业后出路的问题,你如果选的临床,今后毕业想要进重医附一院附二院,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是有些困难的,但你如果有别的资本,也不是不可能,你可以选择回到自己老家选一所医院,投递简历,重医的名声还是有,经过培训和你的认真学习,找到工作是不困难的,但你如果有更高的要求,你可以考研,进行深造,甚至考博士,出国学习,更高的学历才会跨进高的门槛,拥有更好的前途。相比起临床,麻醉检验影像护理更好找到工作,因为这些是社会急需,比临床医生需求还要高,就业相较来说更容易,但我不属于那些专业,所以不太了解。而且这几个专业工作不太累,没有临床医生突然的急诊和加班,麻醉师除外,毕竟做手术必需。

最后一句,学医是一条需要坚持到人生最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