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于2017年录入/高2013级22班黄宇轩
首先祝贺各位学弟学妹高考结束,多年的努力学习总算是告一段落,在大学开始前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但在此之前志愿的选择也需认真考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南开学子选择到香港念大学,在此笔者写下在香港城市大学学习生活四年的一些感受和理解,希望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香港城市大学(城大),前身为建立于1984年的香港城市理工学院,1994年升格为大学。目前城大共设有七个学院: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院、科学及工程学院、创意媒体学院、能源及环境学院、法学院以及前两年刚刚建立的动物医学院。城大是一所年轻的充满朝气的大学,位于香港这个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亚洲国际都会的中心。作为一所现代化国际大学,城大注重多元化、跨文化学习与全球视野。优良的师资来自全球各地,遍及香港、北美、南美、欧洲、亚洲、非洲及澳洲。城大与国际学术界建立了密切广泛的合作网络,与多个国家或地区愈三百家著名学府签署了交流合作协议。城大希望她的毕业生不仅成长为杰出专业人士,更要具备广纳新知、灵活应变、细心思虑、乐于回馈社会的特质。得益于大量的经费投入,国际学生的扩招,以及聘请更多著名学者来校任教,城大近几年在QS大学排名榜上不断上升。虽然大学排名对本科选择而言并非很重要,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城大在不断进步的事实。
每所大学都有她的校风,那么,城大的风格是怎样的呢?在这里学习生活四年后,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以用“自由”来回答。还记得那句从小到大老师们说了不知多少遍的话吗:等到了大学,你们就自由了。在某种程度上,城大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她确实是我们小时候所憧憬的那个自由的环境。在城大,学生的划分到系为止,没有班级和辅导员的存在。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几乎所有的学习与生活都由自己来管理。如何去学习,什么时候学习,甚至是否要学习,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因为除了学生自己,不会有任何人来过问学生的学习。每名学生每星期最多二十来课时,余下的时间自行安排。在本就偏少的课堂时间里,教授们并不会像中小学时代的老师们那样督促学生。学生是否出勤,是否按时完成各项作业,甚至是否参加考试,教授并不会过多过问,他们只会如实地记录下学生的各项表现以给出相应的成绩,而不会苦口婆心地劝导学生要努力学习。电子邮件是学生与教授和学校交流的重要方式,学校各部门的通知亦是经由电子邮件向学生传达。至于收到邮件后是否做出反应,也取决于学生自己,学校并不太过问。宿舍更像是公寓一样的存在,没有宿管老师,没有查寝,也没有断电断网。在大量的空余时间里,学生是自行安排学习,还是宅在寝室上网,整天出去玩甚至夜不归宿,都不会有人过问。可以说,在遵守学校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学生是完全自由的。
如果说“自由”是去除束缚自身的枷锁,那它的另一面,“自律”,则是主动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城大提供给学生自由的环境,学生也要有相应的自律能力来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不是完全的放纵自己。特别是对于很多初来乍到的内地生,从高中的严格管理到城大的几乎完全自由,这巨大的落差会让相当一部分人产生一阵迷惘。当然,绝大部分内地生随后都开始逐渐学会自我管理,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学校的教授们首先是学者,其次才是老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他们并不能像我们以前的中小学老师们一般有效而迅速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因而一节课结束很多学生都会留下自己的疑问。在课下,是通过自学来解决疑难还是与同学教授约定时间进行讨论,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安排。值得一提的是教授们虽然忙,但只要学生愿意请教,大部分教授都会尽量抽出时间来热情解答。学生的成绩评定方式多元化,除了我们熟悉的考试,还有考勤、随堂测验、各种类型的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小组论文和小组课题展示等等。着重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的搜集整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这其中涉及到如何有效地分配时间,如何有效地与小组成员交流合作,如何处理团队合作中的遇到的问题,以及有分歧时如何与教授沟通等等。但这些都不会有人来教,需要自己主动地去摸索和学习这些能力。宿舍生活中亦需要安排出相应的时间来参加各类活动以获得足够的宿分来申请下一学年的宿位。同时,如何与学生宿舍这个大社区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和共处,也需要时间来思考和学习。除此之外,自由的时间也需要承载我们对未来的规划。参加各类实习计划以积累工作经验,参与研究项目以锻炼学术能力,复习托福雅思GRE以准备硕士、博士的申请,参加社团义工以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等等。如何将这些纷繁复杂的事情有条理地安排在有限的时间里,自我管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这个自由的环境中,学生需要有相应的自律能力,才能取得良好的发展和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多人提出,很多人回答过的问题。没有进入大学之前,笔者曾简单地以为,大学只是一个学习更高层次知识的地方。不可否认,在大学里我们确实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这也是我们来到大学的目的之一。但笔者认为,对学生而言,大学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平台,一个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平台。像上文中提到的,这些能力可能大到创新、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也可能小到团队合作中如何处理与队友的小矛盾。以这些能力为基础,当我们在未来进入到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阶段时,我们能够快速而有效地学习和掌握当下阶段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尽快进入角色,取得良好的发展,甚至进一步追求卓越。未来每一阶段所需的知识都是不同的,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着,所以大学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交给学生未来所需的全部知识和能力。但大学能够做到的,是培养学生有效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以此为基础,学生的未来将延伸出无限的可能。在这一方面,配合自由的学校风格,城大不说做得最好,但也相当不错了。
又是一年毕业季,在写着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也即将从城大毕业了。回想四年前和一众同辈刚来这所大学的情景和那时我们各自心中的梦想,也是颇多感触。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最后再赠诸君一言:勿忘初心。
学校综述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