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文/高2012级冯远航

一、专业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通信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多媒体通信、多媒体信息处理、数字广播电视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品德优良、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够在信息、通信、传媒领域及相关产业从事工程设计、研究开发、网络运营、设备制造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射频工程师、经验工程师、软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电信运营商工作人员、服务类职业。前几个主要工作单位是朗讯、华为、中兴、腾讯等大型企业,发展前景最为理想,运营商当然指移动、联通和电信了,服务类职业具体职位包括客户经理、市场开发等。

专业课详细介绍:

**数学分析(高等数学):**两学期。数学分析是高等数学的加强版,一般是数学专业才学,我们当年学这个,实际上相对于高数没有拓展太多,在此仅需将二者等而视之即可。个人认为数分(高数)是整个大学阶段最有用的两门基础课之一(另一门是下面要介绍的线性代数)。这门课相对于高中数学拔高很多,第一个难点是前几章的概念、定理多,特别枯燥,第二个难点是微积分部分的公式多而复杂。本门课在考研数学里占半壁江山,挂科率不低,必须学好。如果在大一学习时能熟悉吃透,那么期末考试90分不难,考研数学拿下高数80%的分也不难。

**线性代数:**一学期。这门课也很重要,因为里面核心内容“矩阵”是通信专业不可缺少的。课程相对简单,在考研数学里占大约25-30%(记不清具体比例了),从行列式到矩阵,再到解各类方程,这门课从头到尾都在体现数学的方法、算法,更像一门数学工具式的课。

**电子信息工程导论:**这课没什么可说的,主要开设目的就是让老师来讲一下这个专业的概述,最后是以考查的形式过关,也就是交了一篇3000字的论文。、

**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基础课。C++课程可能把很多人第一次带进编程的世界。如果有编程天赋的人,或者之前就编过程,对于这门停留在纸上的理论课,很容易拿到高分。这门课只是在抛砖引玉,要真正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一是靠本科期间各种编程实验课,二就是大三大四和读研进实验室跟老师做项目。课程本身很枯燥,因为在纸上谈逻辑,讲算法,没有动手敲代码,着实难受。但这门课,一定要学好,不然最早,到大四找工作,就会后悔了。

**电路分析基础:**一学期。电路分析基础和下面说的大学物理,算是把高中物理掰开细化了,来讲的。对于通信专业的学生,了解电路不算特别必要,除非以后主攻硬件,而实际上后续发展一般都是搞软件或者跑仿真(实验室哪有这么多钱来买硬件给你玩呢)。所以这门课,难度不大,对后面发展影响也不大,只要能过就完成任务,想拿高分也不拒绝。

**大学物理:**我没有感受到大学物理对后续发展有什么作用,几乎就是通过期末考试就可以扔书了,所以无须赘述。

**信号与系统:**一学期。考研的专业课供选之一,比通信原理简单,但很多实验室不收考信号与系统的,所以还是得把这门课作为通信原理的先修基础课程。信号与系统会被总结作为《通信原理》的第二章,这门课挂科率一般,要想学好不算难,但对通信原理的学习很有帮助。

**随机信号分析:**一学期。这门课难度比较大,但被放在大二下期,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它是大三通信原理的先修基础课之一,本课学好了,对于通信原理的入门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它的内容太抽象,我实在也说不出啥,之后会被总结作为《通信原理》的第三章,希望大家好好对待,顺利通过。

**通信原理:**两学期。第二学期是选修,但属于考研内容。这门课是“北邮圣经”,内容丰富,原理性强,难度较大。也正因为如此,本科毕业总不能拿着一堆原理性的东西去找工作,所以这门课对本科找工作来说只代表你是通信专业毕业学生,实际上几乎起不到作用,但它也是北邮考研大多数人选择的专业课(还可以选信号与系统等)。通原还是读通信研究生期间的指导思想,虽然以后接触的都是更前沿的技术,但很多也是被总结在了《通信原理》里的,时不时也会查阅这本书。这是最重要的一门专业课,挂科率高,认真对待。

**电子电路基础:**一学期。这门课就是传说中的模电了。难度不小,电路复杂,比之前谈到的电分不知道高到哪儿去了,也是考研可选专业课之一。模电放在很多工科学校挂科率都居高不下,北邮也不例外,好在我了解的一些教电子电路基础的老师,都是北邮经验丰富,课上得好的教授,严格跟着他们的脚步走,确保自己顺利通过。至于这门课对后期发展,还是那句话,不搞硬件,就没有太多的作用。

**数字信号处理:**一学期。这课简称DSP。难。特别是学到第6、7章的各种滤波器。DSP是我当年通宵过的,但现在印象不是特别深了,对后续学习帮助不是特别大,但滤波器是值得了解的,因为研究生时期的通信仿真是需要用到滤波器的。挂科率高,要慎重。


**通信电子电路:**一学期。没记错的话,模电是低频电路,通电会涉及高频电路,其实看来两门课差不多,但因为模电学得较深,通电相对较浅(书也写得偏概念基础),所以这门课有一定的挂科率但不及模电。特别注意的是,这门课的关于调制的几章,会在《通信原理》的第四章重讲一遍,大部分内容相同或相近,要学好。

总结:

在此我只列出了本科期间给我印象最深的,当然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数学课、计算机基础课、专业课,不是特别完善,望谅解。本次更新,我主要以读研后的感受,从“课程对后续学习有没有用”的角度来介绍相关课程,我觉得这种方式更能以一百来字讲明白各课程的重要性。还有如下几点需要说明:

1、考研是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其中数学是高数、线代和概率论三合一,专业课主要选择通信原理,个别实验室会接收信号与系统的学生,英语靠多年的基础和针对体型的复习,政治全靠背。

2、北邮专业课“四大名补”: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子电路基础、通信原理。前些年还这么说,现在不知道了,事实上夸大了,信号与系统并没有这么难,感觉单纯难度最高的是DSP,综合看下来通原比较难吧。

3、《通信原理》涵盖了《信号与系统》《随机信号分析》《通信电子电路》的很多内容,我在此也专门提到这几门专业课,算是本科阶段最重要的吧,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参考。

**一、**专业生活介绍


来北邮,就要做好生活枯燥的准备。主要的时间节点是前两年压力就主要来自考试、作业、实验课,大三要决定自己是考研、出国还是找工作,大四就要付诸行动,但如果在大三之前就做好了接下来两年的大致规划,更会有所裨益,省得之后迷茫。

通信工程,或者说信通院的课余生活,我在读了几年大学以后,没有特别多的感受,这是一所纯工科学校,跟综合性大学真的没法比。最早接触到的应该是院学生会和阳光志愿者协会了,也有同学参加校学生会和真情志愿者协会(校级),他们会在大家还在宏福和沙河校区的时候就来招新,一般待一年,最多两年就够了。信通院学生会的各个职能部门还算合作愉快,能够合力成功举办一些活动,我所经历过的,有离开宏福时的“信福流夏”晚会,还有每一年的“枫叶红”歌手大赛,还有“双蛋”晚会等等,这些都是院内传统活动,可以多多参与组织或者参加,不然本科就太无聊了。大一大二可以多参加志愿活动,毕竟这是在首都,这方面还是走在前面的,阳光志协或者真情志协都跟北京很多景点、机构有合作,加入志愿者协会,可以在课余时间去做一些志愿服务,也算是丰富人生经历,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本科我自己也比较渣,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大创,或者智能车设计大赛,这些都知之甚少,机会摆在这儿,有能力者可参加,这个应该也是校级的活动,所以院级的或者是专业级的并没有了解到特别的活动。

关于身边的同学,报考北邮的主要分两类,分数不上不下,懵逼进来的,另一类就是一心想搞通信或者当码农的。我属于第一类,所以本科的学习中,有不少大神,也有不少陪我一起渣的人,都坦然面对就好。

关于学术氛围,本科就完全不谈了。因为本科完全没有实验室,没有导师,我所了解的,北大在本科应该是有导师一说的。而且北邮给本科生的软硬件设施极差,除大神以外,普通人没有机会和条件搞什么东西,给研究生的相对好点。

读了四年下来,北邮通信专业给我的整体印象就是,院大底气足,足球篮球赛都是出两支队参赛,但实在没有什么丰富的活动。在此多批评一句这个学校,很不重视体育,除了篮足球赛,偶尔来个乒乓球、羽毛球赛,别的呢?排球场跟网球场共用,操场经常锁门(现在不知道了),可见一斑,大家报考一定要全方位考察一下再做决定。

三、专业未来发展


1、就业:比较狭隘,大多是国企(运营商、银行、国家电网、设备制造商)、互联网、外企,甚至这几年去外企的人没几个了,都奔赴互联网大潮,越发显得狭隘。换句话说,我不清楚别的学校的情况,在北邮读了书的人,很多都心比天高,想方设法留北京,进互联网公司。但其实各大二线城市也有适合自己的地方,通信虽然近几年在走下坡路,但还是容易就业的,大多数人工作后,在北上广也只能当分母,拿着万把块钱租着10多平的房子。总之就是,就业不难,但要好好考虑留在哪儿。

2、深造:通信专业,的确需要读研才能真正学到这个行业的技术,并且能够在毕业后不同于本科生,能真正进入通信的行业。北邮目前境地很尴尬,因为通信没落,只有大量培养程序员,进入互联网行业,但是,对于很多刚高考结束的你们来说,既然要做程序员,为啥还要报北邮的通信走弯路,直接报计算机专业就OK了,所以这是北邮目前的艰难处境。如果没有编程天赋和爱好的同学,最好不要来北邮,但如果会编程的同学,来北邮放哪儿都容易当大神,考研面试也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嗯,这就是北邮,通信工程,格局太小太狭隘,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