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 统计学院

本文于2017年录入/高2015级经济统计学朱航标


**专业介绍:**统计学院经济统计学

**一、**培养目标

1.具有扎实经济学、统计学基础,熟练掌握现代统计理论和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善于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经济统计分析、金融和财务分析、管理咨询、市场调研和商务数据分析等管理和业务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

3.使学生具备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外资企业和国内大中型公司等单位从事经济工作的能力。

4.具备进一步攻读经济学类硕士研究生的基础。

一、本科课程

在本科阶段,本专业所需修读的所有课程可分为通识基础课、通识核心课、大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每门课程的学分直接反映其重要性。

通识基础课为全校必修,首先是“四大名著”,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其次是数学类课程,本专业所修数学课程为数学分析(5学分*两学期)、高等代数(4学分+3学分,两学期)、概率论(4学分)。最后是外语类课程,南开的同学中学阶段应该绝大部分都学的是英语,在大一你们会先学习一学期的综合英语课程,以你们的能力,建议选综合英语三;随后在第2-4学期你们需要选修一门4学分的英语专项技能课程和一门2学分的英语拓展课程。

通识核心课为选修,必须修满8学分,每门课2学分,也就是说你们需要学习4门课,可以一学期学一门,时间不冲突也可以一学期学两门。具体课程参考你们的修读计划,个人建议选择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艺术修养与审美体验。

大学科基础课为大学科(商科)必修课,包括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财政学和统计学。以上课程均为4学分。

此外还有程序设计与数据库应用模块课,可以在五门编程语言(C++,C,Java,VB,Python)中选修一门。

专业必修课就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了,每门课都是4个学分。包括国民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货币与金融统计、应用时间序列分析。除国民经统和数理统计在大二开课外,其余课程均在大三开课(也就是说我还没上过,不能给你们建议啦)

专业方向课是在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进行选择的课程,每门课4学分,必须修满12学分。方向课难度普遍较大,但相应的,这也是在专业对口的工作中用得最多的课程。


三、我的感想和建议

财大的经济统计学是2012年以后分设的专业,之前一直属于统计学大专业,后来分设了理学统计和经济统计。财大的统计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在学校的地位可以说仅次于金融和会计两大王牌专业。即便是分设后的经济统计学,地位也是等同的。相应的,课程难度当然不会小,但也不会太难。

总的来说,经济统计专业的课程是偏数理的。无论是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还是概率论,在全校同类课程中的教学内容难度都仅次于经济数学学院和本学院的另一专业——理学统计。所以本专业只招收数学基础更强的理科生,想报考经济统计专业的同学们要好好学数学哦。

就三门数学课而言,我认为数学分析难度最大,其次是概率论,高等代数相对简单。对于后两门课,只要上课力求听懂、课后多练习,最后成绩是不成问题的;而数学分析则要求除了多练习以外,更要将书中涉及的理论摸透。坦白讲,想要在数学分析课堂上全部听懂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课后一定要多看课本。不过你们也不必太担心,我也不是在故意吓你们,考试的难度不会很大,认真学的话,上90分还是比较容易的。

另外,经济统计学本科生的学位是经济学学士,意味着经济学类课程同样是你们的重中之重。其中政治经济学可能会有些无聊,课程内容基本是高中政治课经济模块的延伸,能不能认真学就看你们的自制力了。经济学原理(微观、宏观)还是很有意思的,你们可以自行购买曼昆的微观、宏观经济学教材(最新版)在假期自学。会计学内容会有些枯燥,但这一项技能是很重要和实用的。货币金融学会让你们真正感受到“我是混金融圈的人”。财政学更像是前三门课的融合,牵涉到很多内容和理论,但难度不大;统计学是全校必修课,作为统计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好好学习这门课。

说到专业课,国民经济统计学是本专业的入门基础,但内容偏向纯理论,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数理统计难度较大,部分内容与统计学重合,但做了更深层的理论讲解和延伸。

财大又被叫做“西南PPT大学”“西南课堂展示大学”,确实,财大除大部分专业课、数理类课程外,各类课程都会要求你们做课堂展示(不过主要看老师要求),相当考验耐心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准备各种PRE的过程中也许你们会相当烦躁,但完成之后也会相当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做PRE能很好地锻炼你们的前期规划、信息收集整理、沟通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一点也不浮夸地讲,这些能力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本专业课程虽然难度较高,但每周课时量还是比较少的,大一每学期每周一般有27个课时,大二大三更少,所以能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很多的。要利用好这些时间,多参加一些活动,或是学习更多技能。

学术氛围

本专业由于课程难度的原因,学习氛围还是很好的。大家会在各门课的QQ群里讨论问题,平时课上也会主动向老师发问、交流,作业完成度很高。科研方面,大二涉及科研的专业内容不多,到了高年级或是研究生阶段,大家可以选择跟着学院的老师一起做项目研究。统计学院尤其经统专业参加科研创新比赛,如国创(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本创(本科生科研创新大赛)的同学非常多,整体积极性很高。大一时都属于通识学院,课程老师都是全校统一分配;大二回到统计学院后,专业课都由本学院老师负责,统计学院有许多优秀的讲师和教授,专业课的授课能力毋庸置疑。

活动氛围

财大最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活动就是每年11月左右举办的统计建模大赛了。统模从最开始的学院级别到现在的校级,地位越来越高,这也是因为“大数据”这一概念在近年来的兴起。具体概念不必细讲,你们可以自行了解。这项比赛是统计学院的研究生必须参加的,在大二,由于专业能力不足,如果想参与统模,可选择与研究生学长学姐组队,积累经验,在大三再次参赛。除此外,学校还有各种创新创业科研大赛,除去前面提到的国创和本创,还有每年6月开始的光华创业大赛、“创青春”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竞赛(校内赛是参加数模国赛的选拔赛)等,在这些活动中获奖(除创青春和光创外)都会获得保研加分。

总结

按计划,这一部分我应该讲一讲就业方向和科研导向。但按照我大二即将大三的身份,讲这些内容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主要还是依靠你们自己去了解。所以在这部分,我想要提一些略微敏感,又确实很重要的经验。

西财作为211工程院校,又具有全国首屈一指的金融背景,与中国人民银行颇有渊源,所以这个平台是足够高的。但同时,他又具有全国财经类院校的共同点——随处可见的功利主义。

就学校氛围而言,专业性大学和综合性大学是截然不同的,这之中的差别又以财经类大学尤为显著。由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来自课程内容的影响,又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类似的氛围,互相影响。经济学原理的第一假设就是“理性的经济人”,理性人总是考虑利益最大化。大部分人参加各类比赛最终是为了获得证书、获得保研加分,真正单纯抱着学习的目的的人当然存在,但比例很小。不是说这样的动机不纯,功利主义是无可厚非的,都是顺从个人价值观的抉择。但确实,专业性大学和综合性大学在对学生的价值观培养方面,是近乎截然不同的两条路。

两种风格,不分高下贵贱,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评判和选择原动力。你是选择做一个精致勤奋的利己主义者,还是一个淳朴踏实的理想主义者呢?当然,最终走哪条路,不是环境决定的,决定权在你的手中。任何学校,或是学校之外的任何地方,都同时有这两种人甚至更多种类型的人的存在。一切随心,愿你们都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