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于2013年录入/高2012级27班吕奇
香港概述:
谈到香港高校之前,我想先谈谈香港,因为我觉得选择港校的重点不是选择香港的哪一所大学,而是为什么选择香港这个城市。
初高中的时候,对香港应该是向往吧。那时港校热还没开始,所以竞争也没像现在这么激烈,我呢,凭着不赖的成绩,就一心想到香港来读大学。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香港的国际化,这边的高校和国际接轨的程度是内地大学无法企及的,以港中大为例,每一届本科生大概3000人,而学校每年给出的本科生交换生名额为1500名左右(仅指普通的学期交换,暑期活动海外实习等另计),我想内地没有哪所大学可以达到这个比例,大学四年中,很多学生光是通过学校就能出国四五次,而对于毕业后想出国深造的同学,香港也可以成为一个跳板。第二就是比较功利的,来这边读书4年+工作3年能拿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和特区护照,这就意味着完善的社会制度+诱人的税收政策+147个国家或地区的免签落地签+再也不怕查水表了。除了这两个原因,当然还有其他的,比如没有军训、没有马列毛概等等。
来了香港以后,前面谈到的好处的确是一一印证了,但是一个更大的问题来了,那就是与香港本地社会之间的相互不了解。举个例子:譬如一个local同学会突然问你:“是不是在大陆稍微批评一下政府就要坐牢啊?”你当然会感觉很可笑,因为在现在的大陆,很多家庭茶余饭后的谈资就是褒贬政府,他居然问你这个问题,不是疯了吧?然后你就觉得他不可理喻,觉得他在歧视大陆,就哼一声,不跟他玩了!但是,如果换换角度呢,他在香港长大,而香港偏偏时常都有“大陆某维权人士被殴打软禁”等新闻报道,而这些报道的确就是事实,你说他能不这样想吗?来香港的内地生很少能真正融入本地社会,正是由于内地生与本地生之间相互的不了解造成的,虽然通过努力可以解决,但它的确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来香港前,希望你想一想。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生活方式的不同。我去了香港之后,没有哪天是在12点之前睡的,因为这就是当地的作息方式,很多local凌晨一两点还在宿舍外吵闹着。我最开始不习惯,不过后来就和他们一样了。除了作息时间,生活社交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就我这一级港中大的吧,有一个来自江西某农村的学生,是个非常朴实的人,家庭状况也不太好,如果不是拿了奖学金根本不会来香港的,属于那种寒窗苦读十几年后考了个好成绩的,结果来了香港完全不能适应,大一下开始玩失踪,最后他爸爸从深圳把他找了回来,现在退学了。这些方面,来香港之前,你也要想一想。
其实刚才所谈到的两点都是由文化背景的不同产生的,如果你有信心克服文化冲突,并且与香港社会相互了解和理解,那么香港一定是一个不会让你后悔的选择。如果你觉得你不能接受如此大的社会环境变化,不能忍受少部分的确存在的歧视,那么还是请你到北上广去吧。
学校特色:
考上港中大,就面临着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下面来个情景对话:
某长辈:咦,我记得你今年该读大学了,读的哪里啊?
某童鞋:香港中文大学
某长辈:咦,去香港大学学中文啊!香港是个好地方哦!
某童鞋:是香港中文大学,不是香港大学…
某长辈:哦,香港中文大学啊,一本还是二本啊?
某童鞋:都不是…
某长辈:啊,是不是考差了,难道是野鸡大学?
某童鞋:不是…它不属于大陆,不分几本,更不是野鸡大学。
某长辈:不过我记得你读的理科,怎么去读中文系啊?香港人中文讲得很好吗?
某童鞋:咦,今晚的太阳好晒啊!
如果你选择港中大,相信我,这样的对话会在你的生命中出现很多次。
所以我得从港中大的历史说起。话说1963年以前,英国殖民地香港只有一所大学,叫香港大学,而这所大学规定只能用英文教授知识,善良的香港人民为了抗议港英政府对中华文化的磨灭,开始复兴中文运动(注意这里的中文指粤语与繁体汉字),在一场场的抗议中,港英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在1963年设立香港第二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并且规定这所大学可以中英文双语教学,这就是“中文”二字的由来。由于历史原因,港中大在“中文教学”方面的资源非常丰富,所以直到今日,港中大在对内地生的粤语教学系统是全香港最好的。大一结束时,港中大内地生的粤语水平已经足够应付日常交流,而在其他港校的同学的粤语水平还不及港中大内地生大一上学期的水平,要知道,学会粤语是融入本地社会的重要一环。
除此之外,根据一个调查,港中大内地生和本地生的关系在香港所有高校里面是最好的,这和学校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息息相关。港中大有一个专职机构叫“来港生组”,定期举办各种活动、文化沙龙、讲座等,以帮助内地学生适应香港生活。而作为“内地生和本地生的关系最差”的香港科技大学,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一个机构帮助内地生,更没有相互交流、没有系统的粤语教学,这对内地生适应香港社会是非常不利的。
最后,就是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位置和美丽的校园风光了。港中大坐落于新界沙田区马料水(虽然这名字恶心了点),地铁东铁线的大学站就是为港中大而建,坐地铁到深圳30分钟,到中环(香港的中心)1个小时,最近的一个大型商业区沙田距离港中大两个地铁站,饮食购物娱乐一应俱全。港中大是香港最大的大学,占地2000多亩,为南开中学的6倍,港大的3倍,人大的2倍,清华或北大的2/5,因为依山而建,行走比较困难,所以校内交通主要靠校巴,免费乘坐,也可依靠各种教学楼的穿梭电梯,山底到山顶的垂直高度大概在20层楼左右。学校的一边是原始森林,另一边是吐露湾畔,空气异常清新,不时有野兽出没,笔者表示曾经被一只猴子抓伤,笔者的同学表示曾经在校内见过野猪。
书院制度:
港中大的书院制度也香港独有的,全校共9个书院,4大5小,每个书院有不同的宿舍、宿费、活动以及交流项目。港中大比较像例如美国的联邦制国家,每个书院都拥有很大的权力,有自己的财政、有自己的赞助者,所以有的富,有的穷,也可以自己制定院规,有的严,有的松。
4大5小书院中,大的书院往往因为成立时间长,与外界的交流多,收到的赞助多,所以各种交换项目很多,奖学金也多,但是宿舍硬件设施相对老旧(但也比任何一间内地大学的好);而小的书院因为刚刚成立,所以交换项目较少,但是宿舍硬件设施非常好。如果你被录取了,你应该会被告知需要选择书院,大书院推荐选择崇基(出行方便,最大,有钱)、联合(有钱),小书院推荐善衡(出行方便,有钱)、晨兴(出行方便,外国学生多,还是有钱)。
不管是什么书院,宿舍都大多为二人间(极少部分单人间和三人间),空调风扇什么的一应俱全,洗手间每层一个,住宿环境大抵是不错的。
学院及推荐分数:
因为港中大按照学院制收生,也就是说大一进来只有学院,没有专业,所以具体专业你们进来之后再了解吧,这里小谈一下学院,我是商学院的,就说说它。商学院为港中大第一大学院,也是港中大的王牌学院,港中大的商学院被香港本地学生称为香港高校“Big3”之一,与港大的商科齐名,出路也是不用担心:投资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商业银行等等,我个人意见是,来香港这个商业极度发达的社会读商科绝对是第一选择。当然,如果你特别喜欢某一个领域,我支持你选自己喜欢的;还有选择商科就意味着从此和铜臭味扯上了关系,如果你超然脱俗,看破红尘什么的,最好还是不要选商。
我室友是工学院的,所以也小议一下。因为香港是一个商业社会而不是工业社会,所以工科并不像大陆这样吃香,根据香港本地学生“高考”的录取情况,他们工科的录取分数往往是所有学科里面最低的,选择读工科的同学要做好一系列准备,包括课业负担重于商科很多、工学院的local们很颓废、毕业之后比商科难找工作(当然也有找到极好工作的大神)等。当然,这只能说明工科在香港的出路不太好,如果你是准备以后出国读研的,那么香港的工科本科教育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段只谈理科,文科不太清楚)分数方面,我673分,裸分全市60左右,竟然拿了全奖;另一位是668分,排名100左右,竟然也拿了免学费奖。进去之后才发现,包括北京上海等多数省市的奖学金大概都在前20名,还有四五个省是排名前五才拿到的,这说明港校热在重庆远不及一线和沿海省市,也说明了我的人品太好。近年来港校受追捧,录取分数波动极大,所以以上数据只供参考,不过如果你能考全市前100的话,恭喜你,我们很大机会能成为同学,若然运气极好,说不定前200甚至前300都是有可能的哦(当然是自费)!
最后,如有疑问可加Q375787597。
商学院 →